每當晨曦微露,露珠在葉尖閃爍,仿佛是大地對天空的思念。此時,我總會想起那些遠在他鄉(xiāng)的游子,他們?nèi)缤吹墓轮?,在歲月的長河中尋找著歸岸的方向。正如古詩所云:“露從今夜白,月是故鄉(xiāng)明。”無論身處何地,心中總有一處柔軟的地方,那是名為“家”的港灣,承載著無盡的牽掛與眷戀。
暮色漸濃,窗欞間彌漫著熟悉的香氣。那是糯米與竹葉的清香,夾雜著蜜棗的甜美,在潮濕的空氣中氤氳開來。這氣息總能勾起心底的漣漪,宛如記憶深處某個特定的時節(jié),氤氳在老屋檐下的溫暖,令人心馳神往。古人云:“獨在異鄉(xiāng)為異客,每逢佳節(jié)倍思親。”此刻,我更深切地體會到,漂泊在外的游子,對這句話有著何等深刻的感悟。
遠離故土,身處陌生的城市,鋼筋水泥的叢林中,忙碌的生活讓人無暇他顧。日子如流水般匆匆而過,每當夜深人靜,仰望星空,總會想起那句“但愿人長久,千里共嬋娟”。這不僅僅是對親人的思念,更是對團圓的期盼。然而,當這熟悉的香氣悄然鉆入鼻腔,所有偽裝的堅強瞬間瓦解,心底最柔軟的思念如潮水般涌來。
推開記憶的門扉,老屋廚房的那口大鐵鍋浮現(xiàn)眼前。裊裊熱氣中,母親的身影若隱若現(xiàn)。她總是穿著那身藍布圍裙,手法嫻熟地將糯米、紅豆、紅棗等食材,細心地包進翠綠的竹葉里,再用棉線緊緊纏繞。她的動作行云流水,仿佛在完成一件精美的藝術品。那時的我,總是蹲在一旁,好奇地盯著母親的一舉一動,偶爾伸手去觸碰那些新鮮的食材,惹得母親笑著嗔怪。
包好的粽子被整齊地碼放進大鐵鍋,隨著木柴燃燒發(fā)出的噼啪聲,香氣漸漸彌漫開來。等待的時光總是漫長,我圍坐在鍋邊,眼睛一眨不眨地盯著鍋蓋,盼著那香氣四溢的美味早日出鍋。母親看著我饞貓般的模樣,臉上滿是溫柔的笑意,時不時掀開鍋蓋,用勺子輕輕攪動,防止粽子粘鍋。當熱氣騰騰的粽子擺上桌,那一刻,家是溫暖的,是充滿愛意的。正如《詩經(jīng)》所言:“誰謂河廣?一葦杭之。”家的距離,其實就在心間。
如今,我已遠離家鄉(xiāng),獨自在異鄉(xiāng)打拼。每次聞到粽香,腦海中便會清晰地浮現(xiàn)出母親包粽子的場景,耳邊似乎還能聽到她那充滿關愛的叮囑。那一口口軟糯香甜的粽子,不僅僅是美食,更是母親深深的愛,是家的味道,是游子心中永遠的牽掛。家的意義不僅僅是一個住所,更是一種心靈的歸屬。
“海上生明月,天涯共此時。”無論相隔多遠,我們共享著同一片天空,同一份月色。在這個特殊的時刻,我愿停下匆忙的腳步,細細品味那些與家人共度的時光?;蛟S是一頓簡單的晚餐,或許是一次促膝長談,這些平凡的瞬間,構成了我們生命中最珍貴的記憶。正如《論語》所言:“父母在,不遠游,游必有方。”無論我們走得多遠,心中總有一根無形的線,將我們與家人緊緊相連。
此刻,我愿將這份思念化作祝福,遙寄給遠方的家人和朋友。愿你們?nèi)邕@飽滿緊實的粽子,生活充實美滿;愿你們?nèi)邕@翠綠堅韌的竹葉,歷經(jīng)風雨仍保持蓬勃生機;愿你們的未來,如這粽香般悠長綿遠,充滿甜蜜與溫暖。
夜色漸深,香氣依舊縈繞。我知道,無論走得多遠,家永遠是心靈的港灣,思念永遠是割舍不斷的紐帶。而這熟悉的粽香,將永遠承載著我的鄉(xiāng)愁,陪伴我走過每一個漂泊的日子,也牽引著我,在某個歸期,回到那魂牽夢繞的地方。
端午安康,愿這份安康伴隨我們每一個人,無論身處何地,心中總有歸處。(煉鋼廠 景咪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