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向你奔赴而來,你就是星辰大海,你眼中熾熱的恒星,長夜里照我前行。”
與其說時間能治愈一切,不如說是經(jīng)過時間的沉淀我們終于在迷茫中找到了正確面對人生的方法。前輩的經(jīng)驗、家人的教導在某些方面會使我們少走一些彎路,但唯獨關于愛與被愛只有我們親身經(jīng)歷才能得到成長,因為失去和悔恨本就是成長的必經(jīng)之路。許是因為家庭的溺愛和一路順風順的人生,使我產(chǎn)生了“會離開的都是不夠愛”的想法,總覺得真正的愛意該是如父親那般不計回報、包容一切的,當任性和理所當然成為習慣,終于磨滅了熱情,逼走了良人,只剩下了習以為常徹夜不休的眼淚。
人在確定自己是被愛著的時候仿佛有無限的勇氣,有人因此獻出一切去回饋愛,也有人因為被偏愛而有恃無恐??烧嬲膼劬烤故鞘裁茨兀课铱傇诟改干砩险覍ご鸢?。
在父親身上,我感受到的是對母親無條件的忍讓;是每逢情人節(jié)、紀念日、生日等值得紀念的日子里從未遲到的精心挑選的禮物;是當我與母親發(fā)生爭執(zhí)時對母親的維護;是即使我早已成人,也依然會在一家人散步時牽起母親的父親的手;是父親明目張膽對母親的偏愛。在我感受到的這些愛意中,我總認為母親是完全被動接受的那一方,似乎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,愛就是應該長此以往、不求回報的。對父母愛意的理解深刻的影響著年少的我,也成為了很長一段時間里我衡量愛的標準,直到我失去了本該好好珍惜的人。面對失去,束手無策、無能為力的感覺如同海嘯般吞沒著我,自暴自棄的麻痹自己,但當酒精和新鮮感退卻,撕心裂肺的痛楚依舊清晰,于是開始反思什么是愛。當我從母親的角度出發(fā)找尋答案,我感受到的是無論父親加班到多晚回家都會吃上的熱乎飯菜;是總比降溫提前一步準備好的保暖衣物;是替父親考慮周全的生活瑣碎;是總能在父親刻意隱忍的情緒中找到的共鳴并給予的安撫……我恍然大悟,原來在父母的愛情中,母親也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回饋著父親。
就像網(wǎng)絡上流傳著的那段對話:“我只接受相距十五公里的戀愛,因為我的電動車最多只能跑十五公里。”“三十公里吧,我也騎,雙向的奔赴才有意義。”在此刻,我才終于明白真正的愛應該是雙向奔赴,是我能感受到你滿心滿眼的喜歡,你也能感受到我往后余生的堅定。
人們總是羨慕于他人所分享的被愛時刻,并以此作為衡量愛意的標準,源源不斷的學習著被愛是何種感受,仿佛愛是公式化的結(jié)果,卻忘了人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獨立個體,沒有一模一樣的人,也不會有一模一樣的愛,你的男孩或女孩總會用自己的方式來愛你,而我們唯一要做的是不要讓愛我們的人失望。“因為光路可逆性,所以當我能看見的眼睛時,你也一定能看見我的眼睛,所以,我希望當我凝望你時,你會毫不猶豫地望向我”。(計量檢驗中心 于睿涵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