逢關必查,逢錯必究是他在工作中堅守的原則;生逢其時,重任在肩是他對自我的激勵;青春是用來奮斗的,不是用來浪費的是他對青春的宣言,他便是煉鋼廠原料車間的工班長—張哲,一名90后奮斗青年。
逐夢前行,他是班組建設的前行者
2016年,初踏上廢鋼工崗位的張哲,認為這項工作沒有什么技術含量,只是煉鋼的一個輔助工序。但隨著對工作內容的逐漸深入,他逐漸了解廢鋼添加作為轉爐煉鋼過程中的重要環(huán)節(jié),其質量好壞直接影響轉爐調溫、降溫效果和鋼水品質。配比可以說是轉爐冶煉的第一道工序,對轉爐操作及鋼水質量至關重要。
深知廢鋼崗位的重要性,明白每個崗位都有它不可替代的特點。此后,學習有關廢鋼各種料型、配比的技術要求、生產安全等理論知識成了他每天的必修課,他將所學內容轉化為實際操作技能,單2016年查獲近50噸不合格質量的廢鋼,鑒別密閉容器、危險品十余次,2017年他被提拔為廢鋼班工長。
擔任廢鋼班工長后,他的思維更加縝密,決心更加堅定,理想更加高遠。他決定把廢鋼班打造為煉鋼廠的標桿班。為實現這一目標,他制定了班組建設計劃,修訂了《廢鋼班標準化作業(yè)指導書》《安全操作規(guī)程》和《廢鋼工考核辦法》等。為了確保廢鋼安全、準確配加,他輪班對所有班組進行操作指導,組織各班組開展廢鋼備料技術比武,使廢鋼配件的效率和質量顯著提升,廢鋼裝準率提升4.5%,為爐前煉好鋼提供了“放心糧”。近年來,他所帶領的廢鋼班多次被分廠評為“優(yōu)勝班組”。
關鍵時刻,他是沖鋒在前的排頭兵
煉鋼廠生產節(jié)奏快,對廢鋼的需求則是在3000噸以上。面對如此龐大的廢鋼需求量,他沖鋒在前,帶領廢鋼班驗收員工仔細檢查每車外購廢鋼,對每車物料都進行輻射監(jiān)測、上車確認,對密閉容器及不合格物料嚴查嚴管。他還與質檢員進行隨車抽樣,利用撕裂機拆解查驗壓塊廢鋼的內部情況,確保了廢鋼“型”準“質”優(yōu)。
為準確測定外購廢鋼的出水率,煉鋼廠在廢鋼驗收地點安裝了功率為30千瓦的中頻爐,張哲平均每天對外購廢鋼取4個綜合樣,對每個樣品進行一小時的熔化操作、稱樣、計算,為煉鋼生產的穩(wěn)定運行牢守關口,保駕護航。
疫情期間,為確保防疫生產兩不誤,連續(xù)40天他都未曾休息過,緊緊盯住防疫的“防火墻”,主動與公司相關部門對接,了解進入煉鋼廠原料驗收卸貨的車輛和人員信息,提前與供貨司乘人員溝通,對照公司防疫要求進行自查。對區(qū)域外來車輛、人員測體溫、車輛登記、出入防控……沒有一絲一毫的懈怠,使廢鋼作業(yè)區(qū)的疫情防控工作有力有效。
實干善管,他是殫精竭慮的帶頭人
近年來,廢鋼班多次被評為先進班組,班組成員被評為分廠年度先進個人。這些驕人的成績與張哲的實干和善于管理是分不開的。作為廢鋼班負責人,“5+2”“白+黑”是他常有的工作狀態(tài)。
他每周要對廢鋼吸盤天車電子秤校準一次,將廢鋼稱量精度波動范圍由原來的±0.8噸縮小到現在的±0.4噸,提升轉爐廢鋼的配加精度。為了不使一個班組落后、不使一名員工掉隊,他結合多年來的操作經驗,細化、完善廢鋼工標準化作業(yè)指導書內容,經常抽出時間對員工進行安全和技能培訓,與班組長互換角色,指導、改進崗位工實際操作,使每個員工操作技能都到較快提升,確保廢鋼驗收、配比各項作業(yè)標準、規(guī)范、快速,為轉爐冶煉提供堅強有力的原料保障。
當有人問張哲為什么這么拼時,他回答道:“只為爐前煉好鋼。”就是這簡短又擲地有聲的回答,體現了張哲樸實的個性,感受到他的鋼鐵雄心和至臻匠心。對張哲來說,自己既是追夢者,也是圓夢人。(煉鋼廠 唐文文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