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父母生于上世紀50年代,那時,國力遠不及現(xiàn)在,他們幼時經(jīng)歷了不同的苦難,心中卻有同有一個“大學夢”,也許,這也是很多50后共同的夢想。
父親幼年喪母,少年喪父,長姐遠嫁,早早便輟學在家,十幾歲就開始自謀生路。以前父親常常遺憾地告訴我:“我小時候算術學得特別好,老師經(jīng)常表揚我哩!要不是家里窮,我也能多讀些書。”與之相比,母親算是比較幸運的,她雖家境貧寒,但外公外婆還是“咬牙”讓她讀到了高三,后因家中姊妹多、讀書負擔重,再加上農(nóng)村自古便有早嫁的習俗,因此,高中一畢業(yè),母親就嫁給了父親,從此便與大學無緣。看著曾經(jīng)一起上學的很多同學上了大學,走出了農(nóng)村,實現(xiàn)了夢想,“大學夢”便悄然在他們心底生了根、發(fā)了芽。
從我記事起,父母便格外重視我們兄妹三人的學習。為了更好的聽英語,母親給我們買了全村第一個復讀機;為了擴展知識面,父親給我們買了全村第一套百科全書……無論負擔多種、日子多苦,他們都會竭盡所能,給我們買最好的學習用品、最好的學習資料。
作為家中的老幺,我是幸運的,因為在學習上,不僅有父母的教導,還有兄長的關懷。至今仍記得,幼時母親陪我寫作業(yè)、二哥給我講卷子、大哥考問我英語單詞的場景。即使我后來上了寄宿學校,父母也不忘時刻關注我的學習,在外上大學的哥哥亦不忘寫信鼓勵我。甚至為了讓我更好的學習,高二的時候,父親讓母親在校門口租了套小房子,陪我讀書。每天晚上十點下晚自習時,母親在黑夜中、在風雨里等待的身影深深印在了我心里。那些年,“只要你們好好學習,讓我和你媽做啥都愿意”,成了父親的口頭禪。
功夫不負有心人!我們兄妹三人先后于2000年、2003年、2009年考上了大學。在父母的支持下,二哥和我又分別在2008年、2014年考上了研究生。忘不了,每一次拿到通知書時,父母臉上幸福的笑容;忘不了,每一次送我去外地上大學,走進校園后,父母走走停停,眼睛不放過每一個角落,想把每一處都記在心里的情形;更忘不了,每一次道別時,父母那不再年輕的背影……歷經(jīng)數(shù)十載,當鬢發(fā)漸漸斑白,父母的大學夢,終于在兒女身上實現(xiàn)了!原本不善言辭的父親突然話多了,逢人就說,“我當了一輩子農(nóng)民,孩子們都爭氣,三個娃娃都考上了大學,兩個還讀了研究生……”
大學夢的實現(xiàn),不僅源于我們?nèi)胰说呐?,更得益于改革開放以來,教育的改革與發(fā)展。猶記得,2002年,我要上五年級了,父親一大早帶我去學校報名,時任班主任的焦老師告訴他因國家政策這學期學費只有幾十元,父親情不自禁的感慨:“國家政策真是好??!”這一年,國家為保證農(nóng)村義務教育的投入,完善了農(nóng)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。還記得2014年,國家取消公費研究生,正式開始向秋季新入學研究生收取學費。而我正好這一年入學。雖然沒有了公費名額,但是依照國家新政策,學校每個月會給每位研究生發(fā)600元補助。畢業(yè)的時候,光補助我就領到了18000元。
改革開放40這年來,從頒布《義務教育法》到擴大高校招生規(guī)模、開放高校招生年齡限制、保證農(nóng)村義務教育投入、提高教師地位待遇……國家政策不斷完善、經(jīng)費投入不斷加大、教育問題的解決不斷取得成效,一代又一代的大學夢得以實現(xiàn),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教育改革發(fā)展的受益者。
人不能忘本!從今往后,無論我身處何方,無論我身兼何職,不會忘記黨和國家的恩情,不會忘記老師們的教導,不會忘記父母的養(yǎng)育,不會忘記兄長的幫扶。惟愿初心不改,拼搏不息,奮斗不止,恩情種種,終生不負?。ㄔO備管理中心第一黨支部 翟瀾杰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