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人說,成長是一場擁有夢想、追逐夢想、實現(xiàn)夢想的旅程,而袁亮就是這樣一個赤誠追夢人,在設備管理一線摸爬滾打了多年的他,滿滿都是“干貨”和成績,而這些收獲的背后,是他扎扎實實、持續(xù)有“勁”地學習與奮斗。
有干勁:靠譜的工作帶頭人
沒有研究,就沒有發(fā)言權,只有不斷學習,才能更好的了解設備,讓它們平穩(wěn)運行,設備點檢是風險辨識管控、隱患排查治理的“排頭兵”, 袁亮深知責任重大,容不得紙上談兵,必須實踐出真知。幾乎每天早晨,他都會提前第一個來到現(xiàn)場,查報表、看日志,制定當天的工作計劃,在設備管理工作中,他認真請教專業(yè)廠家和主管領導,惡補理論知識,善于將實踐中所遇到的問題與現(xiàn)有的理論知識融會貫通,做到“學中做,做中學”。不論夜里、周末,只要設備有問題,他都會第一時間趕到現(xiàn)場。如今袁亮從一開始的手足無措到游刃有余,各類設備問題他都能處理妥當。
“馬班長,1#綜合泵盤根漏水,需要處理;蒲輝,1#礦槽卸灰閥漏灰,馬上處理。”前段時間1#高爐檢修,他不僅要配合檢修單位處理問題,還要對更換的備件逐一檢查,直到試機成功后才離開現(xiàn)場,正是這份責任心,讓他所管轄的區(qū)域順利完成37項檢修項目。
有鉆勁:做一塊稱職的“海綿”
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,要想利其器,只有通過加強設備維護保養(yǎng),減少設備故障停機,提高設備使用壽命,穩(wěn)定設備利用率,才能獲得最佳經(jīng)濟效益。為更好地扛起“專業(yè)帶頭人”這份責任,他時刻保持著空杯心態(tài),擠海綿般地利用工作之余認真熟讀工藝、安全,以及與設備相關的知識充實自己,反反復復地將一條條標準、轉化為自己的工作習慣,持續(xù)提升技術水平,同事們都戲稱:“一本書只要經(jīng)過袁亮的手,本本都是卷邊。”而他這塊“海綿”,不僅有夜以繼日地“輸入”,更有著源源不竭地“輸出”。在工作中以身作則,嚴格要求自己,要別人做到的,自己應該先做到,處處為人表率,用行動去影響大家、激勵大家,才能更好執(zhí)行和落實好組織安排的各項工作任務。為進一步加強設備點檢維護保養(yǎng)力度,他督促各班組堅持做到設備“包使用、包管理,定人、定點、定量、定標”,使每名包機員工對自己承包的設備狀態(tài)、運行、技術要求、地點都能了如指掌,確保設備完好率要達到100%。
有韌勁:力求極致的技術能手
在設備巡檢現(xiàn)場,總是能看到袁亮站在除塵風機旁邊仔細聆聽風機轉子運行的聲音,或用長滿老繭的手放在不同型號的電機和水泵上“撫摸”,他通過“望、聞、聽、切”就能準確判斷出設備故障原因并迅速開出“藥方”的本領,更是讓人望塵莫及!
“向虎,這個墊片別扔,下次還能用上,這個廢棄的氣動閥拆開,里面的齒輪還可以用!”
嚴格管控備件成本是降本增效的有效措施,他在各崗位配備了廢舊物質回收箱,對螺絲、密封圈、墊圈等物品定向回收,確保維修后再使用。同時他將成本、費用、質量等責任指標落實到崗位、分解到人頭,在材料使用上根據(jù)實際需求做到用多少、領多少,全部記入臺賬,實行現(xiàn)場交接并跟蹤考核,正是有了這種持家過日子的態(tài)度,通過修舊利廢,最大程度地挖掘效益,降本增效。
夢想,是執(zhí)著的“旅行”,在生產(chǎn)一線不斷成長的他堅持專注、精益求精地做好每一件事,在平淡中磨練技藝,在挑戰(zhàn)中享受工作的成就感,這就是一個平凡工作者的奮斗密碼。(煉鐵廠 崔波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