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見他,一米八的個頭,一雙炯炯有神的大眼睛,性格沉穩(wěn)慢條,卻擁有一顆刻苦專研的匠心。在電氣自動化儀表的維護中,他以青春作筆、用實干作答,書寫了從平凡崗位走出“大工匠”的奮斗詩行。“全國機械冶金建材行業(yè)崗位能手”“陜鋼工匠”“陜鋼集團優(yōu)秀科技工作者”......每一項榮譽都見證著他的成長,他就是設備管理中心電氣自動化科科長彭雅璐。
扎根基層的熱血青年
2011年,正值公司建設時期,剛進入崗位的他,憑借著一股熱愛主動請纓參加各工序設備的調試工作。理論知識的匱乏、業(yè)務技能的短缺并沒有讓他望而卻步,而是借助一切理論與實踐的契機為自己“加油”“充電”,工作間隙、休息時間均被他拿來學習各類電氣、自動化方面的圖紙、內容,聽不懂、理解不了,他就一遍遍請教老師傅,向廠家學習,直到心中的技術疑問得到解決為止。夏季的高爐、轉爐上悶熱、高溫,他每天與同事們一起來回輾轉在現場和PLC室里,查信號、調試設備......衣服干了又濕,濕了又干,經常留下一片片“鹽花”,有時跑完現場饑腸轆轆,調試工作又開始了,他就忍著饑餓繼續(xù)學習、調試。
他很清楚要想干出一番成績,就需要不斷地進步和提升,就必須付出多倍的辛苦和努力,正是這種追求上進的精神,彭雅璐很快成為工作中獨當一面的電氣設備維修崗位能手。更是在2013年9月、2016年8月,陜鋼杯職工技能大賽維修電工組比賽中,兩次獲得“陜西省機械冶金建材系統(tǒng)技術能手”榮譽。
這個不善言辭的85后骨子里是一個“不安分”的人,是一個喜歡和自己“較勁”的人。
他不滿足于高爐現有的編碼器布料精度,想將高爐布料精準程度再提高,提出了將1#高爐傾動、旋轉、料流編碼器的硬接線編碼器更換為PROFIBUS-DP通訊編碼器的方案,通過多方論證,他和同事在爐頂PLC軟件中組態(tài)PROFIBUS-DP通訊編碼器,修改相關程序,增加冗余,并為這三種編碼器提供單獨電源,最終解決了故障點多,更換緩慢,位置精度低的問題,實現了傾動、旋轉、料流實時位置傳送,崗位上料人員精準布料。近幾年,他主持并參與了許多提高生產效率的改造項目,間接為企業(yè)創(chuàng)造了經濟效益,更是連續(xù)申報了3余項國家專利。
志存高遠的“大工匠”
2021年在2#高爐大修現場,彭雅璐已經成長為一名“工匠”,設備管理專業(yè)技術骨干人才。在通過多方調研、論證后,通過引出柔型熱電偶新技術,解決了高爐測溫系統(tǒng)不穩(wěn)定問題。主導實施的1#高爐爐頂上料控制系統(tǒng)PROFIBUS-DP遠程智能從站改造項目,切實解決了高爐生產控制網絡等難題,獲得全國機械冶金建材行業(yè)“互助保障杯”職工技術創(chuàng)新成果三等獎。面對成果與榮譽,他堅定的眼神下又閃出新的“金點子”。
“人才是企業(yè)發(fā)展的基石,在企業(yè)降本增效的路上,我們要借助技能大師工作室的優(yōu)勢,匠心傳承,育人育才助力生產經營”他常常給青年員工說到。
他從電氣自動化設備的角度出發(fā),借助委員會平臺,大力督促簽訂師帶徒協(xié)議56對,組織自動化培訓20余次,效果顯著。“自動化學習重在一點一滴的積累,理論有了,實操與現場故障處理也要跟上。”工作中,設備緊急故障處理他以身作則,手把手地教操作、教方法。多名同事在他的指導下,已成長為公司自動化技術骨干,在集團和公司的技術比武中取得了不錯的成績,且肩挑著高爐、轉爐等關鍵重要設備的維護和改造,活躍在火熱的生產一線,受到了一致的好評。
十年磨一劍,就是這位志存高遠的85后“大工匠”,在平凡的崗位上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設備專業(yè)技術人才刻苦專研、敢想敢干的優(yōu)良品質。(設備管理中心 楊釗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