母親,離開我們已經有好幾年了,每逢清明倍思親,她的音容相貌又一次浮現(xiàn)在我的眼前。我從小就在母親的照顧下長大,和母親相伴的陳年往事歷歷在目,這份思念不是幾行文字就能夠說明白的,如今寫出,只能當有感而發(fā)。
我出生在70年代的農村,母親是個地地道道的農民??勺詮奈矣浭碌臅r候,就沒有挨過餓,母親把我照顧的非常好。那時的日子過得還是比較艱難的,由于父親常年在外工作,是母親含辛茹苦的把我們姊妹幾個一個個拉扯大。我們吸吮著母親的乳汁,肥壯了自己,消瘦了母親,從咿呀學語到蹣跚走路,從不明事理到深諳世情,無不浸透著母親的心血。母親艱難的為我們撐開一方藍天,用她愛的羽翼,為我們遮風擋雨。當我們悠然長大,有這么一天不經意地撩一眼母親的滿臉皺紋與滿頭銀發(fā)的時候。被鄉(xiāng)親們公認為“鐵人”的母親被無情的病魔折磨著,隨著一天天病情加重,竟在
記憶中的母親是慈祥的,但在子女的教育問題上絕不手軟。記得小學四年級時,有一天,我嫌起床太遲了,不去上學,母親再三勸我,我賴在地上還是不去。她發(fā)脾氣了,雙手顫抖著,脫下鞋,狠狠的抽打我。母親指責我,那時我很倔強,就是不肯認錯。中午,母親對我說,現(xiàn)在有了學校,要好好念書,念好書,將來上大學,能吃上“公家飯”。沒有讀過書的母親講不出書中自有顏如玉,書中自有黃金屋,也不知什么學而優(yōu)則仕的大道理,卻能舉出許多例子來教育我,結果是我慢慢的消了氣,心里認了錯。
而今母親走了,“母親”二字也只能成為我的回憶了,這兩個字留給我的是無盡的思念,還有埋藏在內心深處的一種深深的悲傷。母親的離開,讓我猛然間覺得,作為一個四十多歲的人,生活中其實沒有太多難以割舍的東西,我不會為一些不經意中的得與失高興或失落。我不禁問自己,我已經變得麻木了嗎?仔細一想,也不是,倒是我愛的人的喜怒哀樂,還會對我有些影響,我可以對自己的傷心流淚而無動于衷,但我不愿意看到我愛的人流淚。或許這是一種自我保護的狀態(tài),因為經歷過生離死別,我看開了許多,也不希望我愛的人啊再去經歷一點點痛苦。人的一生可能都在平衡、失衡再平衡中摸索前行,唯一的區(qū)別就是有的人在平衡中離去,有的人在失衡中離去。
關于母親的回憶還有很多,說不完,也無從報答,希望這些點點滴滴的記憶能夠留住對母親的思念,哪怕在夢中再遇見,匆匆看上一眼,留下只言片語也足亦……(動力能源中心機關黨支部 文玉紅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