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同于昆曲的清麗柔婉,不同于京劇的節(jié)奏緊湊,響徹三秦大地的秦腔,是無數歲月文明的沉淀,經得起風吹雨打,經得起歲月蹉跎,是赳赳老秦人千百年來對生活吶喊的回音,每一聲嘶吼都能從靈魂深處震撼江南溫柔的夢,江南的溫柔載不動秦腔的那份厚重、高亢與嘹亮。
在三秦大地上,婚喪嫁娶要唱秦腔,節(jié)日盛會要唱秦腔,秦腔早已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調味劑。人們在茶余飯后少不了吼幾嗓子秦腔。在湖畔、在公園、在廣場,把二胡、響板、揚琴、銅鑼等幾種樂器合在一起,就組成了“秦腔班子”。這樣的戲臺不需要華麗的戲服,也不必顧忌彼此之間是否相識,只需要把曲目報給樂隊,就可以站上去吼幾嗓子?!稊貑瓮贰度锝套印贰堆獪I仇》,一折戲里熟悉的唱段,扯開嗓子吼幾聲,生活便有了滋味,不用擔心唱錯,也不用害怕忘詞兒,在這里,唱秦腔沒有那么多束縛,只要心中有秦腔,心靈就能得到釋放。這是三秦百姓幸福生活的延續(xù),閑來吼幾句秦腔,即便是在農忙時干活也有了力氣。
我最早觸摸到秦腔的棱角還是在陜北的廟會上。那時,只見畫著濃厚的妝的老旦、小生、刀馬旦在戲臺上“嘶吼”個不停,濃重的關中口音在黃土高原上穿透了厚厚的黃土層。而那時候的我,只是圖個廟會的熱鬧。直到后來在咸陽上學,才對秦腔有了深入了解,漸漸地發(fā)自骨子里喜愛秦腔,那時我才了解到,秦腔里不同的裝束便是不同的角色,色澤艷麗的戲服有著不同的寓意,站在戲臺上的演員們賣力地表演,時而如泣如訴,時而仰天大笑,把故事里人物的喜怒哀樂刻畫得淋漓盡致,那一刻,仿佛是他們自己的故事在向世人訴說,隨著跌宕起伏的劇情,觀眾們也看得如癡如醉,時而聲色哀傷,時而情緒激憤,一切情感伴著秦腔的一聲聲嘶吼迸發(fā)了出來,這一刻,天地間好像只剩下秦腔了。
十步見方便是三山五岳,一人跟隨便是千軍萬馬,兩人對唱便是宮廷殿堂,這算得上是秦腔最大的魅力了。演員們在戲臺上挪著臺布,舉手投足之間,時而駐足自述,時而翻山越嶺,時而乘舟遠行。三五個武生輪流翻幾個跟頭,揮動花槍舞弄出光影,一場酣暢淋漓的打斗生動上演著。角色在戲臺上的對唱,場景可以在皇宮朝堂,可以是對簿公堂,可以是破廟刑場,演員們半扶腰帶,撫著胡須,把古曲中的每一個角色演繹得活靈活現。
閑時,我常常打開手機,在網絡上找一些秦腔的名家名段來聽一聽,用心去感受那《金沙灘》的忠肝義膽,《下河東》的跌宕起伏,《鍘美案》的恩怨情仇。一位懂秦腔的朋友告訴我,張?zhí)m秦、馬友仙、商芳會這些秦腔名家的名段,最能引人入勝,他們全身心投入到秦腔的演藝事業(yè),把自己的熱愛化成了三秦百姓多彩生活的階梯,把歷史文化瑰寶變成三秦人情感蔓延的源泉。聽了朋友的建議,我曾多次在網上翻找秦腔名家名段的視頻和音樂,一次又一次被秦腔的魅力所折服。無數個日夜,我曾在夢中畫上了厚厚的油彩粉妝,身著華麗的戲服,站在戲臺上唱起平日里只敢掩藏在心底的曲段。
自從到漢中工作,聽到高亢嘹亮、震撼心靈的秦腔就更少了,只能在工作之余在漢江堤上碰碰運氣,找尋那偶爾能聽到的熟悉旋律,讓心靈得到一絲慰藉。(煉鋼廠 薛生旭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