休假之余,眺望遠處連綿不斷的山脈,突然思索:山的那一邊是什么地方?山的那一邊是我的家鄉(xiāng),是養(yǎng)育我的地方,山的那邊是我的家。
那里,逢年過節(jié)有喧囂的鑼鼓聲,喜氣洋洋的秧歌隊伍,敲鑼鼓的漢子們無不透露出北方人特有的豪邁與大氣,女人們秧歌扭得妖嬈多姿,整個隊伍的女指揮員一招一式英姿颯爽,剛勁有力。在一片熱鬧歡騰中,圍觀的人群跟著隊伍前行。在那里,幾乎家家戶戶的大人小孩都會敲上幾下鼓,都會扭秧歌,鑼鼓和秧歌似乎已經(jīng)成為大家遇到喜慶的事情時必不可少的特有慶祝方式。
那里,夏天有馳名中外的大紅袍花椒,色香味俱全。到了摘花椒的季節(jié),大街小巷都彌漫著花椒的麻香。田間地頭,溝壑都是碩果累累的花椒,大人小孩天蒙蒙亮背上背簍就開始了一天的辛苦勞作,辛苦的人們總是能找到摘花椒的樂趣,比一比,看誰摘的多,在你追我趕中摘花椒的無聊與疲憊也就煙消云散。小孩子為了“拔得頭籌”,專挑顆粒大且好摘的。
那里,有老幾輩人流傳下來的手工花饃,花饃的種類繁多,有年節(jié)花饃,結(jié)婚花饃,壽辰花饃等,有龍形、魚形,獅子等形狀,每種花饃造型惟妙惟肖,寓意深刻。在一刀一剪中各種花邊應運而生,用紅豆或者黑豆作為點睛之筆,勤勞的父輩們用面團一揉一捏間用紅的花,綠的葉表達著對生活的熱愛。每次回去一趟,返回的時候,總會帶上一些花饃,花饃對我而言,是家鄉(xiāng)的味道。
那里,是我不管走到哪,與我血脈相連的地方,即使千里之外,也讓我魂牽夢縈。家鄉(xiāng)的那山,那水,那人,那淳樸的家鄉(xiāng)情如藕絲般牽連著我,家鄉(xiāng)是牽掛也是歸宿。有時候人就像風箏,飛多遠都不會斷線,家鄉(xiāng)遠在天邊,關(guān)鍵時刻也會收線,沒了家鄉(xiāng),哪來的家。家鄉(xiāng),是不管你飄到哪兒始終會回到那根上的地方。(軋鋼廠 雷明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