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月的風掠過窗臺時,總會掀起記憶的書頁,那些被歲月風干的瑣碎細節(jié),忽然在某個清晨的晨光里濕潤成詩。母親的愛從來不是波瀾壯闊的史詩,而是細密如針腳的流年,在時光的布匹上繡出最溫柔的圖案。
她的謊言是歲月釀成的酒,初嘗寡淡,細品卻醉人心脾。“我不愛吃”的背后,是把魚肉挑得干干凈凈的瓷盤,是自己啃著魚頭時卻笑著看你大快朵頤的模樣;“我不累”的背后,是你熟睡后還在忙碌的背影,是把腰椎疼痛揉進捶腰動作里的隱忍。那些被我們輕易信以為真的“借口”,后來都成了戳中心臟的鋒芒——原來所有的“不愛”都是“深愛”,所有的“不用”都是“渴望”。就像她總說“別浪費錢買禮物”,卻把你送的圍巾疊得整整齊齊,放在衣柜最上層,逢人便說“這是我女兒買的”。
嘮叨是她獨有的抒情方式,那些被我們按下暫停鍵的碎碎念,終成生命里最不可或缺的背景音樂。“多穿點”的叮囑里,藏著她站在衣柜前猶豫半晌的溫度;“早點睡”的背后,是她在深夜輾轉(zhuǎn)難眠時,一遍遍地看手機是否有你的消息。孟郊筆下“臨行密密縫”的牽掛,在今天化作微信里的“降溫預(yù)警”截圖,化作冰箱里早已備好的胃藥,化作你晚歸時走廊里亮著的那盞燈。我們曾以為這是束縛,直到某天在異鄉(xiāng)的風雨中,突然聽懂了那些重復(fù)千百遍的話語,是她跨越山海的守護。
等待是她寫過最長的情書,沒有落款,卻字字泣血。她會在你回家前三天就開始準備飯菜,把你愛吃的糖醋排骨燉了又燉,把床單洗得散發(fā)陽光的味道;她會在電話里說“忙就別回了”,卻在掛斷后一次次看鐘表,計算著你下班的時間。“目送是父母與子女的必修課”,可她的目送里,藏著多少欲言又止的牽掛。你轉(zhuǎn)身時,她總在門口笑著揮手,等你走遠了,才敢讓眼眶里的淚落下來——怕你回頭看見,更怕你不回頭。
母愛是一本沒有目錄的書,所有的深情都藏在“不經(jīng)意”的章節(jié)里。她記得你換牙時掉的第一顆牙,記得你小學課本里畫的涂鴉,記得你第一次離家時行李箱的密碼。當我們忙著把世界裝進手機,她卻把我們裝進了整個生命。那些被我們忽略的瞬間——她為你學習發(fā)語音時反復(fù)練習的笨拙,她偷偷翻你舊相冊時的輕笑,她在廚房偷偷試新菜譜時的認真——都是歲月寫給人間的情詩。
我們總以為愛需要盛大的儀式,卻忘了最好的愛是“柴米油鹽里的相守,瑣碎細節(jié)里的溫柔”。母親節(jié)的意義,從來不是朋友圈的曬圖,而是讓我們終于讀懂:她不是超人,只是把軟肋藏起來,把鎧甲披在身上的凡人。趁她還能為你煲湯,趁她還能聽你嘮叨,回家時多抱她一秒,吃飯時多給她夾一筷子菜,打電話時多說一句“我想你”——因為所謂母子一場,不過是她用一生在做減法,而我們用一生在懂她。
當夏花再次盛開,當陽光再次爬上她的鬢角,請記得:你眼中的歲月靜好,是她早已把風雨扛在肩上。那些藏在細枝末節(jié)里的愛,終會在某個黃昏,成為你想起時嘴角上揚的理由,和心底最柔軟的疼痛。(煉鐵廠 晏妙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