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年端午節(jié)臨近,超市里琳瑯滿目的禮盒粽子總先映入我眼簾。它們被精心包裝著,有甜粽、咸粽、肉粽等豐富多樣的餡料,精致的包裝在燈光下閃耀著誘人的光彩。然而,這些粽子卻始終難以激起我的品嘗欲望。相反,我愈發(fā)懷念母親親手包的粽子。那簡單的白粽,只需放入兩顆飽滿的大棗出鍋瞬間,便飄散出誘人的清香,咬上一口,甜糯的口感在舌尖上縈繞,蘸上些許蜂蜜,那便是童年獨有的美味記憶。
今年,小區(qū)物業(yè)精心策劃了一場別具一格的端午節(jié)包粽子活動,消息一出,便吸引了眾多鄰居踴躍參與。活動現(xiàn)場,孩子們?nèi)缤闷娴男【`,睜大了眼睛,緊緊盯著我們手中的粽葉和糯米,那模樣仿佛我們正在施展一場神奇的魔術。
身為而立之年的我,和許多同齡人一樣,滿懷著熱情加入了包粽子的隊伍中。對于這項傳統(tǒng)技藝,我們顯然還不夠熟練,動作生疏卻又小心翼翼。這時,經(jīng)驗豐富的阿姨們熱情地伸出援手。她們臉上洋溢著慈祥的笑容,耐心地指導我們。從如何挑選新鮮且韌性十足的粽葉,到巧妙地折疊粽葉,讓它形成完美的錐形,從均勻地填充糯米和飽滿的蜜棗,到細致地綁緊繩子,把粽子裹得嚴嚴實實,每個步驟都講解得細致周到。孩子們也圍了過來,小手不時伸出去抓取兩顆蜜棗,大人們便順勢給他們講述端午節(jié)的由來和粽子的故事。從屈原悲壯投江,人們?yōu)楸戆纪遏杖虢?,到粽子隨著時間推移演變成如今的美食,再到每年熱鬧非凡的劃龍舟比賽,孩子們眼睛里閃爍著求知的光芒,沉浸在這充滿文化底蘊的故事里。這場活動不僅加深了鄰里之間的深厚感情,更讓我們的傳統(tǒng)文化在歡聲笑語中得到了傳承和發(fā)揚。
清晨,我陪著母親去市場采購粽葉等食材。街道上熱鬧非凡,人來人往,摩肩接踵。在鄉(xiāng)間極為普通的艾草和菖蒲草,在城市里竟成了緊俏貨,要價三五元一把。母親看著價格,微微皺眉,露出不悅之色。但為了慶祝一年一度的端午節(jié),她還是掏錢買下了它們。樓道鄰里間,家家戶戶的門口都掛上了艾草和菖蒲,那獨特的氣味,寓意著驅(qū)邪避蚊,為每一個家庭祈求健康和平安。
我本想展示一把剛學會的包粽子手藝,可粽葉在我手里卻格外不聽使喚,一會兒米漏出來,一會兒綁得太松散,怎么也包不出個像樣的樣子。母親見狀,笑著說:“你呀,都這么大人了,做事還是這么急躁。包粽子和做人一樣,要讓粽葉更好服帖,米不能太滿會膨脹,兩者之間要留有間隙”。
不一會兒,粽子的香氣彌漫了整個屋子。母親將煮好的粽子端上桌,有豆沙粽、紅棗粽等,種類不算多,但每一口都飽含著濃濃的家的味道。我輕輕地咬了一口自己包的粽子,盡管外形不夠美觀,但米香與棗香完美交融,那獨特的口感竟比超市里那些精致的禮盒粽更讓人滿足。飯后,母親拿出早已準備好的五彩繩和香囊,溫柔地給家里的孩子們系上。她一邊系,一邊輕聲說道:“五彩繩能保平安,香囊能驅(qū)蟲避穢,這些都是幾千年傳承下來的寶貝。”
在這個充滿傳統(tǒng)韻味的端午節(jié)里,我感受到了濃濃的親情、鄰里情,感受到了互敬和睦,感受到了文化的傳承,這些美好的記憶,將永遠珍藏在我的心中。尤其是那五彩繽紛的粽子,還有那甜甜的味道,艾蒿的清香,依然在端午的氛圍里流淌,隨著文化的傳承源遠流長。(設備檢修中心 劉姍)